父母给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必须转让才能有效吗?
一般不会,除非有证据表明父母有转移财产给子女的行为,另外未成年子女名下如果有大额财产,恐怕也得说清楚来源才行,否则很难让人不怀疑这财产是来自父母的赠予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、要看时间情况,如果子女是未成年可能有售卖的权利;
2、如果房子属于父母,其转让房屋无需经过子女同意
3、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其行为能力欠缺,则其转让行为效力待定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。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,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,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,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
1、如果父母是未经未成年子女同意作出对未成年人有利的财产处分,那么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二十六条规定,此时父母的财产处分是法律所允许的。
2、如果父母是未经未成年子女同意作出对未成年人不利的财产处分,则这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。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三十五条规定,在子女未成年时,父母对其的财产只有保管、保护的权利。如果父母想要对孩子的财产进行使用,一定要在孩子有需要的情况下,父母不可将孩子的财产进行私自使用,更不可以转赠给他人,或者进行出售。
法律依据: 《民法典》第二十六条
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、教育和保护的义务。
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、扶助和保护的义务。
《民法典》第三十五条
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。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,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。
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,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,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。
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,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、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。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,监护人不得干涉。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